本帖最后由 讀書狼 于 2015-6-23 14:08 編輯
讀了游子華文,除感受到感恩的正能量外,在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文化美德中,有件千古流傳的故事。那就是“胯下之辱”與“漂母之恩”。這兩件事均發(fā)生在同一個人身上。那就是西漢開國功臣,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,與蕭何、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!翱柘轮琛钡牡涔,在此不羅嗉了。漂母的一飯之恩,結合樓主文章之思之想,必須說詳細點“一飯之恩”,。
酉漢時的韓信,淮陰人,少年時父母雙亡,日子過得艱難,常常沒處吃飯,只好到城下淮水邊鉤魚,鉤到了可以賣幾個錢,釣不到就餓肚子。
淮水邊上有一群漂洗絲絮的老大娘,各自帶著飯籃在這里干活。其中一位大娘見韓信餓得有氣無力,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,一連幾十天都這樣。韓信非常感激,對大娘說‘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你!贝竽飬s生氣他說:“我是看你可憐才送飯給你吃,哪圖什么報答!"
韓信后來受漢高祖劉邦賞識,拜為大將,在楚漢戰(zhàn)爭中為漢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與張良、蕭何合稱”漢興三杰” 、韓信功封楚王。楚地本是韓信的故鄉(xiāng),他有恩報恩;設法找到了當年那位漂絮大娘,對她謝了又謝,送給她一千金作為報答,漂母并不圖這許多錢,但推辭不得,只好領謝而去。
根據這個故事,后人引申出“一飯干金”這句成語,比喻受恩厚報。也有人用“一飯之恩”,表示知恩必報。
讀了這個故事后,你再細細品嘗樓主帖文,從中我們會有什么感悟?……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