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州方言有“奤子”一詞,代指北方人,且有蔑視之意(與此對應,北方人稱南方人為“蠻子”),F(xiàn)在能讀會寫“奤”字的人可能不多。我也是偶然讀《明人筆記》時發(fā)現(xiàn)此字。在佚名氏所著《蓬軒類記》中有如下記載: 廣西有庹姓(隨州也有庹姓),音托。今吳中人伸兩臂量物曰托。庹既與度似而又從尺,疑即此歟!陜西有■〈火力〉字,音罕,持物也。奤音胎字上聲,南人罵北人為奤子。廣東有孻字,音奈平聲,老年所生幼子。■〈田上女下〉音少,杭人謂男之有女態(tài)者。■〈女肯〉音其緪反,謂子之幼稚者。吽讀如憾,恨其人而欲害之之辭。越中有此等字,往往于訟牒中見之。 “奤”字讀音有二。 一讀Ha,如北京有地名“奤夿屯”,“奤夿(Ha Ba)”意為“傻瓜、笨蛋”,隨州方言中至今還保留此說法。 二讀Tai,(1)奤子,對北方人的蔑稱。(2)對身軀肥大,行動笨拙的人的謔稱,如隨州口語形容長相傻大黑粗的人,常說 “長得像個黑奤子樣!”。 |
![]() |
名城探秘 ——隨州歷史文化百問 作者:凡人凡川 持續(xù)連載中 |
![]() |
個人專欄建設中… 隨網(wǎng)文化頻道近期將推出個人專欄,歡迎推薦或自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