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荊楚行”黃岡采訪組記者 李 平 袋料香菇透著沁人肺腑的清香、黑木耳一袋袋正冒出“黑耳朵”…… 1月9日上午,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安置示范點——黃岡市團風縣黃湖移民新區(qū)劉金華的大棚里,劉金華和他雇請的3名女工正忙著采摘香菇、木耳,準備運往大武漢銷售。 “我這袋料香菇長在稻草上,用稻草變廢為寶呢!”劉金華說,兩年半前,舉家從十堰市鄖縣搬遷到黃湖新家。一天,見到小區(qū)旁到處堆積的稻草,他想到了栽培袋料香菇! 劉金華說,兩年前他到宜昌?亭學習食用菌技術,后來和老伴東挪西借11萬元,與一起搬遷過來的大哥置換4畝地,建起了4個蘑菇大棚。 剛開始,由于消毒不到位,劉金華的蘑菇栽培先后損失了一萬多元。談起第一次種蘑菇的經歷,劉金華眼眶濕潤。 危急情況下,團風縣縣直工委副書記張欽平結對幫扶老劉。張欽平到處聯(lián)系銀行貸款,并以自己工資抵押,貸了5萬元貼息貸款幫扶發(fā)展袋料香菇,并邀請專家提供技術指導。后來,劉金華聯(lián)系香菇大戶王煥華成立了康路蘑菇合作社。眼下,劉金華共建起了5個蘑菇大棚,聘請了6位移民鄉(xiāng)親當幫工。 臨行,劉金華告訴記者,下一步將擴大規(guī)模,爭取三年圓小康夢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