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隨州網(wǎng)記者陳巧玲 “學校教師不多,年輕教師就更少了。咱們學校的80后教師劉海霞,可是村里教育的新希望啊……”近日,在廣水市陳巷鎮(zhèn)團興村平安希望小學的一次愛心資助活動上,該校校長孫白恩極力向記者推薦他們的“皇牌”教師劉海霞。在這所偏遠的農(nóng)村小學里,記者認識了這位平凡又有些特別的女資教生。 年輕爽朗受學生喜愛 今年26歲的劉海霞,是一位很爽朗的女孩,2011年9月她從湖北文理學院英語系畢業(yè),通過“農(nóng)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”來到團興村平安希望小學任教,這里不僅是她的故鄉(xiāng),而且這所小學還是她曾經(jīng)就讀的母校。 也許在每年從高校走出的眾多資教大學生中,劉海霞只是普通的一員;可是在團興村平安希望小學,她卻是這里獨一無二的“80后”年輕教師!拔覀儗W校40、50歲的老師居多,小劉可是我們學校的‘一枝花’,學生們都喜歡她!睂O白恩說。這所小學有270多個孩子就讀,由于教師數(shù)量有限,平均每個班只有兩位老師代課。雖然才剛教學一年,劉海霞卻已經(jīng)是這所學校教師隊伍中的一員“大將”了,一口氣接下了四至六年級全部的英語課。 “學校里大多數(shù)都是留守兒童,他們對外面的知識很渴望!”每天劉海霞的教學任務總是排的滿滿的,備課、授課、批改作業(yè)、課外輔導……經(jīng)常有課程連堂的時候,劉海霞需要一口氣講好幾個小時的英語課,口干舌燥特別難受,但是在課間她偶爾會收到來自學生的愛心賀卡或者小紙條,寫著“老師您辛苦了”、“老師休息一下”等關心的話。劉海霞說,雖然這里薪水不高,生活單調(diào),工作也很忙,但這些孩子們純真的愛就是她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。 勤奮敬業(yè)感動老教師 今年,湖北省推行的“班班通”計劃馬上就要實行到她所在的小學,屆時學校的黑板將變成電子白板,粉筆將變成電子筆。對于這所教師老齡化嚴重的小學來說,如何讓教師學會運用這些先進的儀器又將成為一大難題。此時,除了肩負的英語教學重擔,年輕的劉海霞又義務當起了學校的計算機教師,幫忙制作表格、打印、繪圖等等。 學校里一位59歲的吳世榮老師曾經(jīng)是劉海霞的小學老師,去年海霞剛回來的時候,吳老師曾打趣的問她:“去大城市求學、實習一圈了,回來農(nóng)村能習慣嗎?”然而一年多來,劉海霞出色的教學和敬業(yè)的精神得到了這位老教師的認可,“她真的是能吃苦的姑娘!”吳老師明年就要退休了,他說,從海霞的身上,他看到了農(nóng)村教育的新希望,讓他從對年輕人的不放心,到希望有更多年輕老師來到農(nóng)村從事教育工作。 資教生活是人生財富 劉海霞的家距離學校比較遠,為免去來回跑的時間,她干脆在工作日住在了學校里。學校的教師宿舍是靠近院墻的一排老房屋,開始的時候李海霞一個人住還有些害怕,但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慢慢習慣了。劉海霞說,生活中的任何苦都是能克服的,但是作為學校唯一的80后教師,她也會有感覺孤單的時候,“出去晃晃,整個村的年輕人都沒幾個……”所以在空閑的時候,她會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一起資教的同學們聊一會兒,排解下寂寞,也交流下學校外面的新知識。在相對閉塞的農(nóng)村小學資教,劉海霞很希望能通過自己把外面的世界更多地介紹給她的學生們。 “三年的資教生活將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。”雖然在農(nóng)村的資教生活清苦,但是劉海霞覺得自己很幸福,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她去關愛,有那么多的孩子愛她。當記者問及未來的打算時,劉海霞說,不管以后怎么樣,教師這個行業(yè)她會堅持下去,同時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輕教師愿意來到基層,為農(nóng)村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希望。 |